熊猴 Macaca assamensis (McClelland, 1839)
猴科 Cercopithecidae
猴亚科 Cercopithecinae
猕猴属 Macaca
英文名:Assam Macaque
模式产地:印度阿萨姆邦
亚种分化:全世界有2个亚种,中国均有分布。
指名亚种M. a. assamensis (McClelland, 1839) ,模式产地:印度阿萨姆邦;
喜马 拉雅亚种M. a. pelops (Hodgson, 1840),模式产地:尼泊尔北部山区(“Kachar”)。
鉴别特征:雄性体长53.2~73cm,尾长19~36cm,体重7.9~16.5kg;雌性体长43.7~58.7cm,尾长17~29.3cm,体重4.9~8.7kg。熊猴体型比我国南方的猕猴属物种大,而且性别二态性更强。熊猴躯干背部和侧面的毛皮是棕色的,从金棕色到黑巧克力棕色不等,通常肩胛骨区域比背部下部区域更亮、更白,毛发更长。四肢和尾巴的表面颜色与躯干相邻区域相似。躯干和四肢的腹侧有稀疏的毛,颜色为灰白色到白色,腹部皮肤外露,皮肤呈淡蓝色。成年个体具有褐色到白色的面颊绒毛且下巴须突出,面部周围有带黑色的边缘毛发,眼眶上方皮肤呈淡粉色至白色,口鼻处皮肤呈褐色至紫色。婴猴毛色为明显的灰褐色。
IUCN发布的物种评估结果
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类别及标准:近危NearThreatened A2cd
评估日期:2015年12月23日
过去IUCN评估结果
2008-近危(NT)
2000-易危(VU)
1996-易危(VU)
本次物种评估结果
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类别及标准:近危 NearThreatened A2cd
中国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类别及标准:近危Near Threatened A2cd+3cd
评估日期:2022年8月30日
评估理由
熊猴被评估为近危(NT)物种,符合A2cd标准。理由是由于偷猎、栖息地退化与片段化,熊猴的种群数量经历着显著减少,但这种减少在3个世代(过去36年)内其种群数量还达不到易危的级别(≥30%)。
本次评估认为我国分布的熊猴为近危(NT)级别,符合A2cd+3cd的标准。理由是熊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(东南部、喜马拉雅山南麓、南部和西南部)、云南(西北部、西部、东南部、南部)和广西(西部),分布范围较广。不似猕猴属其他一些物种,熊猴的群体相对较小,平均在20只/群左右(Mittermeieret al.,2013),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的群体大小为15~17只/群(Zhou et al.,2014)。尽管目前我国熊猴种群数量(约8200只)的数据仍是来自20年前的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,但是熊猴多栖息于人为干扰较少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中,许多种群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,处于比较好的保护范围中。现阶段,在原有熊猴分布范围内利用红外相机大多能记录到熊猴的活动影像,显示其分布范围或至少主要栖息地内熊猴未明显减少,无明显迹象表明熊猴在过去的3个世代(36年)中种群数量减少了30%,也无迹象表明熊猴在未来的3个世代(36年)中种群数量将减少30%。除广西的熊猴栖息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之外,分布于西藏、云南的熊猴均栖息于中高山的常绿阔叶林中,尽管不同山脉间存在隔离,但熊猴的栖息地多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,其栖息地面积及种群数量不会出现持续衰退。
国家保护级别评估结果
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
熊猴成年个体 李家鸿 / 摄影